第九十七章 满清覆亡 上_吴三桂新传
午读小说网 > 吴三桂新传 > 第九十七章 满清覆亡 上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九十七章 满清覆亡 上

  就在李自成与徐过强的联军攻陷北京城的时候,在朝鲜战场上的追杀大战也已经接近尾声。而此时洪安通与袁承志则分别被三桂先后派往京师进行秘密行动。

  由于洪安通先走了一步,而且三桂也并未将他去往京师一事告知任何人,因此袁承志接到三桂所受领的任务后也并不知洪安通也去了京师。

  洪安通的任务就是要设法寻找到崇祯的三个儿子,并要将二子定王朱慈灿和三子永王朱慈炯除去,只留下太子的性命。不过三桂真正的杀招还在后面,那就是要洪安通废掉太子朱慈烺,也就是要他变为太监,不能行人事。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日后扶太子登上皇位之后无法生下继承人。以方便三桂将来能够顺利的篡权夺位。

  而袁承志的任务则是负责将三桂在京师的家眷偷偷营救出北京城,然后带回山海关。这对于袁承志来说没有一点的心理负担,不像上次那样。而三桂正是看中了此点才会给他和洪安通分派了不同的任务。本来上次刺杀庄妃母子就应该派洪安通去,但那时洪安通早已去了蒙古负责到成吉思汗的陵墓内搬弄手脚,从而抽不开身,这才让袁承志顺便办了。没想到他办的还很顺利,不过从他回来之后闷闷不乐的神情来看,三桂就知道他心里肯定有思想包袱。无外乎是被那些侠义道上的行侠仗义等规矩所束缚。因此这次才会把营救家眷的任务交给他,相信以他的高明身手定然会将此事办的稳稳当当。

  多尔衮惶惶如丧家之犬,急急似漏网之鱼,一路向南狂奔而下。不几日便深入到朝鲜境内。为了急于摆脱身后的追兵,满清的败军连续几昼夜没有作丝毫停留。最后终于暂时甩掉了追兵。而此时多尔衮为了补充遗失在盛京及路上的大量粮草等补给,开始命令部下在当地四处征收物资。这自然而然的触犯到了当地百姓的利益,当下不断的有人出来阻止清军的行动。而清军的将士们肚子早就饿的咕咕叫,哪还管他们的死活。立即使用武力进行明夺强抢,还杀了几个负隅顽抗的百姓。这更加激起了当地百姓及官府的怒意,不断的有人自动加入组织起来的反抗队伍,拿起手中的锄头、镐头等简陋兵器进行反抗。

  多尔衮心中正憋了一肚子怒火,得闻手下禀报不由得勃然大怒,立即下令派兵进行镇压,无论男女老幼,凡是有胆敢反抗者一律格杀勿论。

  就这样,清军开始在当地大开杀戒,最终以杀掉了当地数千名百姓而告一段落。多尔衮收拢好队伍和物资,随后继续南下。

  清军的这一残忍举动立时在朝鲜境内激起了天怒人怨,况且如今满清的处境已经有如丧家之犬,朝鲜的统治阶级也都起了痛打落水狗的决心。因此不断的有一些军队和零散的义军袭击清军,虽然最后都一一被清军剿灭,但也拖延了他们的行程。

  眼看着后面的追兵越来越近,多尔衮心中万分焦急,心中也横生恶念。当下他率军直逼朝鲜都城平壤,企图以血洗朝鲜王宫来进行疯狂的报复。

  朝鲜国王李倧闻讯大骇,慌忙下旨调遣全国各地所有的军队前来平壤赴援。而先前在盛京城外大败而回的近万朝鲜军,此时也已经抵达平壤防卫都城。

  当多尔衮率军终于兵临平壤城外的时候,朝鲜全国各地的之兵马已经聚集了三万余人。双方在平壤城下进行了一番大战,结果是朝鲜军全军覆没,三万余将士顷刻之间土崩瓦解。而满清军也在伤亡了近万人的情况下,趁势攻入平壤城。

  多尔衮为了给死去的满清将士复仇,向手下下令对平壤进行疯狂的屠城。自己则亲率亲兵卫队数千人杀奔皇宫。

  经过了血腥般的屠城三日,整个平壤城被洗劫一空。全城数十万百姓无一幸免,房屋尽毁,成了一座名副其实的死城。而作为整个朝鲜精神象征的皇宫,更是被多尔衮毁于一旦。里面所居住的包括国王李倧在内的所有人都未能幸免,全被多尔衮率人残忍杀害。并且,凡是皇宫内外所有值钱的东西一样不留,俱被多尔衮收入囊中。最后,见实在已无可留恋的任何东西,多尔衮这才下令,一把火将皇宫烧了个干干净净。随后,多尔衮才率领着残余清军仓惶逃出平壤城。随着他的离去,也正式宣告了朝鲜王朝的灭亡。

  这种结果正是三桂所希望看到的,借着多尔衮之手覆灭朝鲜,总比自己动手要好得多。最起码可以名正言顺的占领、统治整个朝鲜,在民意上面也还说的过去。

  当下,三桂一边命令追击的队伍继续缓缓前进,一边又派人联系驻扎在海外的毛文龙部,差他率所部水军在海上布防,以防多尔衮伺机逃亡海外。

  当平壤城被清军疯狂的屠城并且连国王等所有城中百姓俱被残忍的清军杀害的消息传开,立时在整个朝鲜造成了极大的轰动。一些忠贞的爱国人士纷纷勇而投入到反抗清军的义军当中,愤而抗击着清军。更多的则是默默承受着国破家亡之恨,极力躲避着疯狂的满清残军。多尔衮也是杀红了眼,一路上大军所过之处,尸横遍野,无论是抵抗的义军、或是当地的无辜百姓,但凡见到不顺眼之人,一律就地剿杀。因此满清的残余部队每经过一处地方,带来的无不是腥风血雨,过后则是满目疮痍。

  终于,清军经过了几次三番的拖延之后被三桂率军追赶而上。立时,五万铁骑声势浩荡的冲杀向清军。此时清军早已被明军杀破了胆,远远的听到敌骑的轰鸣声便已胆战心惊。因此当两军再次对阵之时,心胆俱寒的清军只稍微抵挡了一下,便亡命逃窜。

  就这样,清军的残部一路向南逃亡,三桂的铁骑则紧紧在后面追杀驱赶。几日过后,一直将清军追逐到大海边上,终于再也无退路可逃。

  此时前有茫茫大海挡路,后有几万精兵追赶,而多尔衮的残部如今仅余下一万多人。要想杀回去突破明军的堵截无异于痴人说梦,在这种情况下,只得将全部的心神放在大海上。虽然清军都是在山林、草原长大,没有几个熟识水性。但当此危急时刻多尔衮已经顾不得那么多了,急令将附近的所有船只无论大小一律征收己用。并将那些船夫无论年幼俱都强抓而来,为己方划船之用。

  眼看着追兵越来越近,而清军征收到的大小船只还不足己方一半人之用。多尔衮急怒攻心,双目通红,当下命令无论人多少,尽数上船。立时,清军纷纷扔下心爱的战马、兵刃及很多物资等累赘,尽可能的轻装上船。而平日里最多能坐二三十人的船只竟然挤上了上百人!

  众人正在你争我抢,纷纷拥挤着向船上跳去的时候,身后马蹄声轰鸣,紧接着一支庞大的骑兵队伍遮天蔽日的涌了过来。清军将士人人面现惊惶之色,当下更加奋不顾身的争相上船,不时有人被挤的掉落到水中。

  此时多尔衮早已登上了其中一艘最大的船只,见到此番情形,连忙下令高呼道:“快开船!快开船!”

  顿时水面上热闹起来,船上的人再也顾不得别的,纷纷挥起了船桨,拼了命的向前划动。而那些还来不及上船的人,更是惊叫声不断,呼喝声不绝。

  当三桂率军抵达海边之时,清军已经大部爬上了船只,并且纷纷开始远航。不过由于很多人不会划船,用力不均匀,再加上心中慌乱,动作生硬,很多船只依然还在水面上打转,还有的竟然缓缓的靠向岸边。更有甚者一些船上坐了太多的人,大家一番折腾之下,有几艘船直接倾翻,将上面的人翻进水中。

  此时留在海边来不及上船的还有近四千余人,他们见自己的主子都已坐船逃之夭夭,自己再负隅顽抗已经是多此一举。因此他们不约而同的扔掉了手中的兵刃,跪地向三桂军归降。

  而三桂则一面招呼手下负责接洽敌人的投降事宜,一面命手下将士向海中放箭,将那些还在海上扑腾的清军一一射杀方才罢休。接着,三桂命人将这几千降兵一一五花大绑的捆将起来,随后着人押到海边面向大海中远远航行的多尔衮残部。

  此时双方的距离虽已越来越远,但两边的情形还是能够看见。只见三桂一声冷笑,随即猛地一挥手,紧接着就听“扑通”、“扑通”的声响相继传来,这几千名清军俘虏竟被三桂的手下一一捆绑着活活扔进海中喂鱼了!

  多尔衮只看得头皮一阵阵发麻,自己一向以残忍不仁而自居,没想到今日同吴三桂一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幸好自己征用了这附近所有的船只,才使得吴三桂没有船只而无法追来。否则如若自己落入到此人的手里,定然会死的很惨。想到这里,多尔衮不禁暗暗的为自己感到庆幸。他的心中还在筹划着此去躲向海外暂居,日后再返回国内。到那时再重整旧日山河,并伺机入侵中原,以报今日之仇。

  正在多尔衮还在为日后作着美好打算的时候,忽然手下惊慌失措的跑来叫道:“陛下,大事不好!前方不知何时突然出现了一支水军将我们拦住,且有上百艘之多,都是清一色的战船,不知是何人所统领!”

  多尔衮听了浑身一震,立时心中有一股强烈的不安。他立即走出船舱,向前方看去。

  请收藏本站:https://www.wudu8.cc。午读小说网手机版:https://m.wudu8.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